歡迎來到內蒙古自治區

公元前3世紀漢朝占領今伊克昭盟和河套地區,置新秦中、九原郡,東部為匈奴地。公元2世紀全境為鮮卑所據。魏晉南北朝,中部為代國地,西部分屬后趙、后秦、前涼、后涼、西涼、南涼、北涼諸國,東南部為后燕地。公元4世紀拓跋鮮卑北魏占據全境,初建都于盛樂(今和林格爾縣土城子)。12年后遷都平城(今山西省大同),于故都置云中郡,又稱朔州,后改樂郡。隋在陰山以南及鄂爾多斯(今伊克昭盟)地區置定襄、榆林、五原3郡。大興安嶺以西為室韋地,以東為契丹地。唐置室韋都督府、松漠都督府、云中都督府(后改單于都護府)和榆林、五原2郡。遼建都臨潢府,設上京、中京、西京3道和豐州、東勝2州、天德軍節度使。金為上京、北京咸平路地,西部鄂爾多斯、阿拉善屬西夏。元分屬中書省和嶺北、遼陽、陜西、甘肅等行省,上都、亦集乃、兀刺海等路和沙井總管府。

明初北部和西北部為韃靼所據,余分屬山東、山西、陜西3行省和奴兒干都司。明洪熙后韃靼各部相繼入居,蒙古達延汗置察哈爾、鄂爾多斯、土默特、永謝布4萬戶,西拉木倫河流域為內喀爾喀5部所據,大興安嶺以東為嫩科爾沁所據,以西為阿嚕蒙古地。清天聰八年(公元1634年)至康熙九年(公元1670年)先后置札薩克49旗、察哈爾游牧8旗、察哈爾4畜群旗、索倫8旗、歸化城土默特2旗。順治元年始在外藩蒙古實行會盟制,至康熙十三年(公元1674年)置哲里木、卓索圖、昭烏達、錫林郭勒、烏蘭察布、伊克昭6盟,分轄札薩克49旗,直屬中央??滴跏昵霸O置的哲里木等6盟為內札薩克蒙古,簡稱內蒙古。內蒙古一名始此。乾隆四年(公元1739年)置綏遠將軍,轄歸化城土默特2旗。十年置呼倫貝爾海拉爾副都統,轄索倫8旗。二十六年置察哈爾都統,轄察哈爾游牧8旗和4畜群旗。雍正后隨著漢族移民的增多,增設道、府、廳、縣,直屬內地省。1947年成立內蒙古自治區,治所烏蘭浩特。自治區名始此。

人口:2,450萬
面積:110多萬平方公里

趕到集寧來的羊群(1958年)

從1953年到1957年,內蒙古的牲畜增加百分之四十以上。這是趕到集寧來的羊群。

向沙漠進軍(1958年)

中國科學院組織的沙漠戰斗隊,最近進入了浩瀚的沙漠。內蒙古自治區治沙造林綜合勘察設計大隊第一分隊將在今年內把140萬公頃烏蘭布和大沙漠勘察完畢,并將提出治理方案。

沙漠前哨的新景(1962年)

內蒙古自治區人民從1951年起,便開始防治自治區西部的烏蘭布和沙漠。大躍進以來,更在風沙線上封沙育草,植樹造林。營造長達一百七十多公里的防護林帶,已固定的流沙達一百九十多萬畝,把不斷東侵的沙漠迎頭攔住,并開始利用和改造沙漠。

內蒙即景(1963年)

草原的傍晚。(于影舟攝影)

少年騎手。(高糧攝影)

這里也像江南。(郎會模攝影)

灌渠景色。(吉雅攝影)

肥壯的牛羊。(袁汝遜攝影)

內蒙古甜菜豐收(1964年)

內蒙古自治區的甜菜,去年普遍獲得豐收,單位面積產量是近幾年來最高的一年,國家已收購到的甜菜比一九六二年增加了幾倍。目前自治區包頭糖廠的原料十分充足,預計今年產量將有大幅度增長。

內蒙古婦女在斗爭中成長(1977年)

寶日勒岱在黨第九次和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,被選為中共中央委員,她還擔任著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、烏審旗第一書記等領導工作。圖為寶日勒岱在烏審召公社同社員一起打牧草。

蒙古族紡織女工云淑賢,一七三年,她作為紡織工人的優秀代表,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?,F在擔任中共呼和浩特市副書記。圖為云淑賢在工廠參加勞動。

巴特是西烏珠穆沁旗吉林郭勒衛生院的醫生。圖為巴特(中)和赤腳醫生在采集中草藥。

南斯勒瑪多次被評為模范放牧員,先后出席了從大隊到自治區的先進生產者代表大會。圖為南斯勒瑪在放牧羊群。

一九六六年三月,龍梅(左二)和玉榮(左三)參加了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先進生產者代表大會。

龍梅在向紅小兵們講革命故事,如今她擔任了中共達罕茂明安聯合旗旗委副書記。

玉榮從內蒙古師范學院畢業前往工作崗位時,和老師、同學們告別。

內蒙古文物(1977年)

萬部華嚴經塔(意為貯藏萬部經文的塔),俗稱白塔。位于呼和浩特市東郊豐故城內。塔高四十二米,為八角四層樓閣式的磚結構,相傳建于遼圣宗時期(公元九八三——一0三一年),內有階梯可攀登頂層。塔內有金、元、明各代的漢文、契丹文、女真文、蒙文等文字書寫的題記數百條,對了解古代各族人民共同創造呼和浩特地區的歷史文化有重要價值,是各族人民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。

匈奴族的銅器:盤角羊銅車飾。

臥小羊羔銅車飾。

立式羚羊銅車飾。

匈奴古墓出土的金器:虎牛紋金冠飾。

鷹形金冠頂飾。

四虎食牛紋金牌。

鈞窯香爐(通高四十二點七厘米),是元代鈞瓷中的珍品。香爐頸部有銘文,經考證燒制年代為公元一三0九年。

宋城圖(局部)。

一九七0年在呼和浩特東郊出土兩個大型黑釉甕(高六十七厘米和七十八厘米),內藏六件元代瓷器,為鈞窯(河南禹縣)和龍泉窯(浙江龍泉縣)產品。龍泉窯纏枝蓮紋瓶(高五十點四厘米)。

牧馬圖(局部、摹本)。

樂舞百戲圖(局部、摹本)。


97久久综合区综合小说